<dox class="jdqngd"></dox>


南宫NG·28(中国)相信品牌力量

代码

688016.SH

自1991年,Parodi教授进行全球第一例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微创手术在主动脉病变的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腹主动脉瘤到胸主动脉夹层,从降主动脉病变到弓部病变,微创手术的适应症也在不断的拓展,其安全性和可行性已获得共识,但对于目前市面上可使用的多数胸主动脉支架,适应症仍被限制在胸降主动脉段,由于主动脉弓部解剖形态的复杂性,腔内治疗主动脉弓部病变仍存在着诸多挑战,怎样腔内重建弓上三分支一直是临床讨论的热点。本期“了不起的医者”精品课讲堂,我们邀请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张小明教授,为大家分享《全腔内弓部分支重建的发展与挑战》。

专家总结


1)定制型开窗支架和分支支架作为常规型支架,在未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不过要克服定制周期长、个体化解剖差异等问题,仍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

2)平行支架和原位开窗作为技术创新,一定时期内在临床上也到了有效地运用,不过由于“Gutter”内漏、 “off-lable”应用和对支架结构的破环等,作为替代性技术推荐,属于阶段性过渡应用。


3)实现主动脉弓微创腔内重建的根本问题和出路在于新的腔内器材的设计与研发。新的产品应满足以下条件:可以重建主动脉分支血管;操作有良好的安全性;适用于多数弓部解剖形态;有较好的柔顺性与径向支撑力;使用方便易行。


专家介绍


张小明,主任医师,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心血管系副主任,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分会副会长,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血管外科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血管外科分会常委,中国布加综合征研究会副主席,中华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血管及工程分会委员,国际布加综合征学会会员,亚洲血管外科协会会员,中华普通外科杂志编委,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编委,中华老年多器官杂志编委,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编委,中华外科杂志通讯编委等。主编书稿2部,主译书稿2部,已发表论文120余篇,参与编写书稿20余章节。获国家专利4项,获各种奖项10项,其中国家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国际奖2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85支撑计划、首发基金及博士点基金多项。擅长血管外科各种高难度传统外科手术和腔内治疗,多年来已在全国近370家医院会诊手术。


全腔内弓部分支重建的发展与挑战 


友情链接: